枣庄|枣庄镇域奏响共富“交响曲”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5-09-02 08:59 来源:大众日报

枣庄镇域奏响共富“交响曲”

业兴富民踏歌行

放眼鲁南大地,一个个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镇域经济发展样板正加速崛起。枣庄市立足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以“镇域崛起、业兴富民”为主线,以产业升级为核心,以城乡融合为路径,全面掀起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热潮。

走进枣庄各镇街,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滕州市木石镇、西岗镇位列全国百强镇,木石镇瞄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高端化、绿色化、终端化的发展方向,重点打造以鲁南化工、联泓新科两家龙头企业为支柱的高端化工产业集群;西岗镇围绕“煤化转型、港区开发”定位,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在山东辛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我们可以看到小小秸秆经由新技术、新工艺的“洗礼”,化身可降解环保餐具、植物猫砂。

薛城区邹坞镇立足“工业重镇”定位,聚焦绿色煤化工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幼苗成林”的态势正加速形成。峄城区榴园镇充分发挥石榴产业优势,以石榴种植为基础,大力发展石榴深加工产业,生产石榴汁、石榴酒、石榴茶等产品,提高了石榴的附加值。枣庄高新区张范街道作为鲁南最大的汽车销售集聚区,以“双轮驱动”战略重塑产业格局,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齐头并进,形成“油电同辉”独特生态,构建起“整车销售—维修服务—汽车后市场”完整产业链。

枣庄市在推动镇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推进村级公路硬化、窄路基路面加宽等农村基础路网提升工程,截至目前,枣庄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8226.2公里,路网密度180.24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5位,全市三级以上农村公路占比增至20.9%,县乡道三级以上公路比例达77.6%。不断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精心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设施完善的精品旅游公路。大力实施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升级改造、管网延伸、水源联通等项目,新建规模化供水水厂8个,完成957个村的村内供水管网更新改造、114个未通自来水村的通水工程,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供水规模化率达到97%以上。

在公共服务方面,枣庄积极推动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乡镇延伸。支持市区两级重点学校通过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扩大镇域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截至目前,建成教育集团和联盟66个,覆盖学校220所,组建结对发展体113个,覆盖学校123所。全市65所镇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优质园标准,其中省级示范幼儿园53所、省一类园12所。扎实开展全市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基础设施、人才队伍、服务能力、规范管理、运行保障“五大提升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建设300个样板村卫生室。

为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枣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乡镇的支持力度,激发镇域发展活力。

在财政支持方面,市财政每年投入2.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双十百千”工程实施;在全市范围内确定5个薄弱镇,市区财政每年按照1:1比例为每个镇安排1000万元以上补助,用于标准厂房、设施农业、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

在土地政策方面,市级统筹预留不低于30%的各区(市)“增存挂钩”核算指标,对镇域内省市重点项目实施不限数量的新增计划指标预支政策,年底统一核算;镇域内国家和省级基础设施项目可申请使用省级统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或可在市域内进行有偿调剂;采取政府收储改造、经营主体改造、允许协议出让或易地搬迁改造等多种方式盘活低效用地。

在人才政策方面,推动编制资源向镇街倾斜,创新镇街岗位化运行,配强镇域经济发展工作力量。2024年通过“减上补下”方式,向镇街下沉编制402名,2025年向镇街下达用编进人计划375名。统筹用好“返乡入乡创业20条”等优惠政策,吸引在外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等优秀人才返乡任职、投资兴业。截至2025年6月底,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3亿元,其中为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创业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0万元,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等群体返乡创业。(记者 吴荣欣 孟令洋)

责任编辑: 毛晨浩
分享
上一篇: